我們家cici是今年上半年春季入學的,身邊很多人想不通,一個這麼較真的全職媽媽為什麼會讓孩子提早上幼兒園,難道不怕不適應嗎?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不論孩子多大到新的環境,都要經歷分離焦慮。
和cici同班的同學裡好幾個都不滿3歲,在語言和自理方面確實會差一些,但其實在小小班的老師和阿姨也都會多照顧一些,總體觀察下來也融入的很好,甚至在入園的抵觸情緒上,比cici更淡定,所以,真要說3歲才能上幼兒園嗎?
也許未必。
但是,不滿3歲的孩子,建議上幼兒園的小小班,因為班上的阿姨會配兩個,在生活上更能照顧的過來。
3歲不是上幼兒園的唯一標準,還是以考量孩子的行為是否達標來判斷,基本達到以上要求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了。
1、有強烈的交友慾望,這點是判斷可以入園的重要依據;
2、生活能基本自理:喝水、吃飯、上廁所、睡覺、穿衣;
3、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清楚自己的感受、想要做什麼、複述簡短的故事。
01意料之外回顧這個學期,我心裡還挺五味雜陳的,因為cici是個超級敏感的孩子,以至於上學的抵觸情緒一直起起伏伏,哪怕多上了一個月的暑期班,幾乎每天早晨都是在「生離死別」中熬過去的。
生病請假、換新老師、被同學打、老師批評她、甚至是老師批評別的同學,都可能造成她情緒上的波動。
我又翻出了西爾斯的《橙色親子課》,三年後再看一遍才發現很多當下沒讀懂的地方,一個高需求兒,她比同齡的孩子心思更細膩,注意觀察別人的言行和表情,正因為如此,也更容易受傷。
孩子的喜歡毫不吝嗇,就如同他們的恐懼也不會偽裝一樣,比如經常晚上睡覺半夜大吼大叫,嘴裡一直喊著不要不要;失去自信,經常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小聲嘀咕這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就憑這些行為可以初步判斷,cici在幼兒園的生活里「受傷」了。
02發現端倪在和她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中,我發現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1、非常凶非常大聲的呵斥我:你給我閉嘴!
這句話成了很長時間,她放學回家跟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可想而知是怎麼被洗腦的。
我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來糾正這句話,教她把這句話替換成「請你安靜一下」,非常明顯感覺隔離開之前的環境後,說這句話的頻率也降低了。
2、只要我不順她的意,就會把我關進房間,並且叫我在裡面哭。
關於「小黑屋」的故事應該狠多人都聽過,但我從她的口中得知,這不是傳說,居然是真的,而且有些調皮的同學還真被關過。
很顯然這個絕對的「權利」對她觸動很大,後來很長的時間都明顯感覺到她的恐懼。
3、性情大變,易怒暴躁。
幼兒園是個講規矩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剛開始都會表現出不適應,在學校被壓抑,到家就會釋放壓力。
我也試圖陪她玩一些釋放壓力的遊戲(後面會提到關於用遊戲力釋放壓力),但幾乎沒有效果,說明一學期都不能讓她適應這個壓力。
cici雖然是高需求敏感兒,但她外向開朗,只要身邊有一個信任的老師就可以讓她很快融入,所以當她在家裡表現出攻擊性、情緒惡劣之後,我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壓力可能超過她的承受能力了。
4、失去自我內驅力
幾乎所有的事情,她會習慣性要求我「獎勵」她,或者誇她「棒」,對比賽玩遊戲中的「第一名」非常看中,甚至輸了會發脾氣。
為什麼努力的過程不值得被誇獎呢?
過於刻板、盲目的獎勵讓孩子非常看中得到的「結果」,當原本就習慣自己吃飯她說出「我吃完你給我貼紙嗎?」 我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對於敏感兒來說,換新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綜上我考慮再三,權衡利弊,覺得已經觸及底線。
開心,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每天都不開心,那再這樣下去怕是會對性格有更大的影響,最後我做出換園的重大決定。
03重新擇園相較於上半年的迷茫,在選擇幼兒園這件事情上,我有了更實際的心得:
1、老師比學校更重要
大部分人都在選擇學校的品牌、資歷,這些是吸引優秀教師的前提,但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是一種運氣。
大牌學校也有可能遇到和你教育理念不符的老師,在小學校也會遇到非常有親和力的老師,所以提前多去學校走幾個班級看看老師的狀態,你就會有答案。
老師的親和力和經驗是最重要的,在一群孩子哭鬧的時候,還能夠微笑掌控全場就一定能贏得孩子的信賴,喜歡老師就會更喜歡上學,這是個良性循環。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說是照顧起居飲食,但也是生活、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甚至影響未來的為人處世,重要程度顯而易見,絕對要認真選擇。
2、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
對於未知的學校,我們都希望在別人那裡可以打探到消息來做參考,這種事情我也沒少干,但我發現問越多越懵。
別人的老師不是你的老師,別人的要求不是你的要求,問了也是白搭,比如有人就喜歡傳統園,也有人喜歡蒙氏園,有人喜歡多學點,也有人喜歡多玩點,有人喜歡年長的老師,也有人喜歡年輕的老師。
認真逐個探園,和老師聊聊,看看孩子上課的狀態,你就能發現學校整體的教育理念是否匹配。
即使是我們離開的那所學校里,也有我和cici非常非常喜歡的老師(很可惜不帶班了),後來我們轉去的學校里也有家長覺得不好轉到我們之前那所的,所以,沒有完美的學校,只有適合自己的。
3、不要期望過高
以上兩點講的就是選擇學校時要有高要求,但選定之後,把孩子送園,我們又得接著做一件事情就是降低期望值。
不管對老師、阿姨、還是孩子都是一樣,高要求通常會遇到不滿和失望,而低要求也許會收穫意外驚喜,當然這個低要求不是說沒要求,設好自己能接受的底線,在範圍之內你就都能接受。
像我上半年就一直在不斷降低要求,但發現一降再降,最後觸及底線了,我真的只能選擇換園。
我認為,小忽略可以不計,但大原則不可錯。
04在幼兒園過的好嗎?這個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畢竟「被害妄想症」是每個老母親的硬傷,我覺得用人不疑,交給老師就相信她們。
開心與否,其實孩子是最直接的接收者,他們會毫無保留的從言行中透露出來,此時家長更需要扮演的是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傾聽、交流、協助。
1、觀察、傾聽
每天接園和送園的時候,看孩子的情緒就能明顯感覺到她是否開心,剛開始有分離焦慮都是正常的。
如果經常有反覆、抵觸情緒非常明顯、害怕某個老師,拒絕和老師有身體接觸(肢體語言最直接反應內心感受),那麼可以進一步有目的的和孩子進行試探。
放學回家推薦大家可以和孩子玩玩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孩子來當老師,家長扮演同學,「製造」一些麻煩給這位小老師,看看她在學校時都看到了些什麼。
看過很多相關新聞報道,幾乎每一個孩子在發生被傷害事件後,都會向家長透露一些「蛛絲馬跡」,可那些家長都沒當一回事,所以任何時候,家長相信孩子非常重要。
2、交流、協助
學校的規矩可能會讓孩子一時間備受壓力,那麼在家時可以通過玩遊戲來釋放壓力。
比如
⑴ 讓孩子來當大力士來推家長,被推走時你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表演慾望;
⑵ 讓孩子手拿遙控來控制家長的行為,孩子按一個按鍵就可以讓家長做一件事情。
通過遊戲讓孩子重新找回掌控感。via遊戲力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但請注意措辭,盡量用正面積極的言語去描述,比如:「今天過得愉快嗎?」就比「今天有沒被人欺負?」來的更妥當。
要避免在詢問時就用負面的詞語去定義未知的事件,我們只需要知道事情的經過,是否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教會她去處理,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學校的事,家長盡量不插手。
但有發現一些觸及底線的原則問題,那麼請認真對待,幫助孩子去解決。
05寫在最後一個人的自信,幾乎是在童年從家庭和學校獲得的,缺一不可,當我希望用家庭的力量去對抗外界的影響時,發現失敗了,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可小視。
其實家庭和學校應該保持教育理念一致的聯盟,不應該是對立的。
新學期新學校開學三天,我欣喜的看到了cici的轉變,沒有了之前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當老師要抱她時,她可以主動在我懷裡張開雙手抱老師,放學時心情愉悅,回家後情緒穩定……
有人逗趣的說,麻煩的人總會遇到麻煩事,這恐怕就是說我吧。
從未想過這些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養育一個高需求敏感兒,會讓父母更心力交瘁,因為這些孩子是那麼的需要被愛,那麼容易被傷害。
你要問我執意讓cici提早半年是對是錯?
再給我一次機會選擇,我依然會做同樣的選擇吧,她確實達到了可以入園的要求,而後面遇到的那些事也並非我能控制。
多了半年經驗的我們得到好處也比比皆是:知識掌握的更多、更懂得學校的規矩、更知道如何交友……
就像前面提到的,學校和老師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我們雖然需要重新經歷一次入園的分離焦慮,但好在曾經的不快會被家庭和新環境逐漸撫平。
未來可期。
END
作者: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
一個媽媽的親身經歷:孩子上幼兒園後性情大變?什麼情況該轉園?
我們家cici是今年上半年春季入學的,身邊很多人想不通,一個這麼較真的全職媽媽為什麼會讓孩子提早上幼兒園,難道不怕不適應嗎?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不論孩子多大到新的環境,都要經歷分離焦慮。
和cici同班的同學裡好幾個都不滿3歲,在語言和自理方面確實會差一些,但其實在小小班的老師和阿姨也都會多照顧一些,總體觀察下來也融入的很好,甚至在入園的抵觸情緒上,比cici更淡定,所以,真要說3歲才能上幼兒園嗎?
也許未必。
但是,不滿3歲的孩子,建議上幼兒園的小小班,因為班上的阿姨會配兩個,在生活上更能照顧的過來。
3歲不是上幼兒園的唯一標準,還是以考量孩子的行為是否達標來判斷,基本達到以上要求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了。
1、有強烈的交友慾望,這點是判斷可以入園的重要依據;
2、生活能基本自理:喝水、吃飯、上廁所、睡覺、穿衣;
3、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清楚自己的感受、想要做什麼、複述簡短的故事。
01意料之外
回顧這個學期,我心裡還挺五味雜陳的,因為cici是個超級敏感的孩子,以至於上學的抵觸情緒一直起起伏伏,哪怕多上了一個月的暑期班,幾乎每天早晨都是在「生離死別」中熬過去的。
生病請假、換新老師、被同學打、老師批評她、甚至是老師批評別的同學,都可能造成她情緒上的波動。
我又翻出了西爾斯的《橙色親子課》,三年後再看一遍才發現很多當下沒讀懂的地方,一個高需求兒,她比同齡的孩子心思更細膩,注意觀察別人的言行和表情,正因為如此,也更容易受傷。
孩子的喜歡毫不吝嗇,就如同他們的恐懼也不會偽裝一樣,比如經常晚上睡覺半夜大吼大叫,嘴裡一直喊著不要不要;失去自信,經常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小聲嘀咕這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就憑這些行為可以初步判斷,cici在幼兒園的生活里「受傷」了。
02發現端倪
在和她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中,我發現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1、非常凶非常大聲的呵斥我:你給我閉嘴!
這句話成了很長時間,她放學回家跟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可想而知是怎麼被洗腦的。
我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來糾正這句話,教她把這句話替換成「請你安靜一下」,非常明顯感覺隔離開之前的環境後,說這句話的頻率也降低了。
2、只要我不順她的意,就會把我關進房間,並且叫我在裡面哭。
關於「小黑屋」的故事應該狠多人都聽過,但我從她的口中得知,這不是傳說,居然是真的,而且有些調皮的同學還真被關過。
很顯然這個絕對的「權利」對她觸動很大,後來很長的時間都明顯感覺到她的恐懼。
3、性情大變,易怒暴躁。
幼兒園是個講規矩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剛開始都會表現出不適應,在學校被壓抑,到家就會釋放壓力。
我也試圖陪她玩一些釋放壓力的遊戲(後面會提到關於用遊戲力釋放壓力),但幾乎沒有效果,說明一學期都不能讓她適應這個壓力。
cici雖然是高需求敏感兒,但她外向開朗,只要身邊有一個信任的老師就可以讓她很快融入,所以當她在家裡表現出攻擊性、情緒惡劣之後,我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壓力可能超過她的承受能力了。
4、失去自我內驅力
幾乎所有的事情,她會習慣性要求我「獎勵」她,或者誇她「棒」,對比賽玩遊戲中的「第一名」非常看中,甚至輸了會發脾氣。
為什麼努力的過程不值得被誇獎呢?
過於刻板、盲目的獎勵讓孩子非常看中得到的「結果」,當原本就習慣自己吃飯她說出「我吃完你給我貼紙嗎?」 我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對於敏感兒來說,換新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綜上我考慮再三,權衡利弊,覺得已經觸及底線。
開心,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每天都不開心,那再這樣下去怕是會對性格有更大的影響,最後我做出換園的重大決定。
03重新擇園
相較於上半年的迷茫,在選擇幼兒園這件事情上,我有了更實際的心得:
1、老師比學校更重要
大部分人都在選擇學校的品牌、資歷,這些是吸引優秀教師的前提,但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是一種運氣。
大牌學校也有可能遇到和你教育理念不符的老師,在小學校也會遇到非常有親和力的老師,所以提前多去學校走幾個班級看看老師的狀態,你就會有答案。
老師的親和力和經驗是最重要的,在一群孩子哭鬧的時候,還能夠微笑掌控全場就一定能贏得孩子的信賴,喜歡老師就會更喜歡上學,這是個良性循環。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說是照顧起居飲食,但也是生活、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甚至影響未來的為人處世,重要程度顯而易見,絕對要認真選擇。
2、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
對於未知的學校,我們都希望在別人那裡可以打探到消息來做參考,這種事情我也沒少干,但我發現問越多越懵。
別人的老師不是你的老師,別人的要求不是你的要求,問了也是白搭,比如有人就喜歡傳統園,也有人喜歡蒙氏園,有人喜歡多學點,也有人喜歡多玩點,有人喜歡年長的老師,也有人喜歡年輕的老師。
認真逐個探園,和老師聊聊,看看孩子上課的狀態,你就能發現學校整體的教育理念是否匹配。
即使是我們離開的那所學校里,也有我和cici非常非常喜歡的老師(很可惜不帶班了),後來我們轉去的學校里也有家長覺得不好轉到我們之前那所的,所以,沒有完美的學校,只有適合自己的。
3、不要期望過高
以上兩點講的就是選擇學校時要有高要求,但選定之後,把孩子送園,我們又得接著做一件事情就是降低期望值。
不管對老師、阿姨、還是孩子都是一樣,高要求通常會遇到不滿和失望,而低要求也許會收穫意外驚喜,當然這個低要求不是說沒要求,設好自己能接受的底線,在範圍之內你就都能接受。
像我上半年就一直在不斷降低要求,但發現一降再降,最後觸及底線了,我真的只能選擇換園。
我認為,小忽略可以不計,但大原則不可錯。
04在幼兒園過的好嗎?
這個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畢竟「被害妄想症」是每個老母親的硬傷,我覺得用人不疑,交給老師就相信她們。
開心與否,其實孩子是最直接的接收者,他們會毫無保留的從言行中透露出來,此時家長更需要扮演的是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傾聽、交流、協助。
1、觀察、傾聽
每天接園和送園的時候,看孩子的情緒就能明顯感覺到她是否開心,剛開始有分離焦慮都是正常的。
如果經常有反覆、抵觸情緒非常明顯、害怕某個老師,拒絕和老師有身體接觸(肢體語言最直接反應內心感受),那麼可以進一步有目的的和孩子進行試探。
放學回家推薦大家可以和孩子玩玩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孩子來當老師,家長扮演同學,「製造」一些麻煩給這位小老師,看看她在學校時都看到了些什麼。
看過很多相關新聞報道,幾乎每一個孩子在發生被傷害事件後,都會向家長透露一些「蛛絲馬跡」,可那些家長都沒當一回事,所以任何時候,家長相信孩子非常重要。
2、交流、協助
學校的規矩可能會讓孩子一時間備受壓力,那麼在家時可以通過玩遊戲來釋放壓力。
比如
⑴ 讓孩子來當大力士來推家長,被推走時你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表演慾望;
⑵ 讓孩子手拿遙控來控制家長的行為,孩子按一個按鍵就可以讓家長做一件事情。
通過遊戲讓孩子重新找回掌控感。
via遊戲力
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但請注意措辭,盡量用正面積極的言語去描述,比如:「今天過得愉快嗎?」就比「今天有沒被人欺負?」來的更妥當。
要避免在詢問時就用負面的詞語去定義未知的事件,我們只需要知道事情的經過,是否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教會她去處理,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學校的事,家長盡量不插手。
但有發現一些觸及底線的原則問題,那麼請認真對待,幫助孩子去解決。
05寫在最後
一個人的自信,幾乎是在童年從家庭和學校獲得的,缺一不可,當我希望用家庭的力量去對抗外界的影響時,發現失敗了,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可小視。
其實家庭和學校應該保持教育理念一致的聯盟,不應該是對立的。
新學期新學校開學三天,我欣喜的看到了cici的轉變,沒有了之前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當老師要抱她時,她可以主動在我懷裡張開雙手抱老師,放學時心情愉悅,回家後情緒穩定……
有人逗趣的說,麻煩的人總會遇到麻煩事,這恐怕就是說我吧。
從未想過這些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養育一個高需求敏感兒,會讓父母更心力交瘁,因為這些孩子是那麼的需要被愛,那麼容易被傷害。
你要問我執意讓cici提早半年是對是錯?
再給我一次機會選擇,我依然會做同樣的選擇吧,她確實達到了可以入園的要求,而後面遇到的那些事也並非我能控制。
多了半年經驗的我們得到好處也比比皆是:知識掌握的更多、更懂得學校的規矩、更知道如何交友……
就像前面提到的,學校和老師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我們雖然需要重新經歷一次入園的分離焦慮,但好在曾經的不快會被家庭和新環境逐漸撫平。
未來可期。
END
作者: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