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俄國為了擴大對清朝貿易,解決兩國東段邊邊界問題,特派遣龐大的戈洛夫金使團訪問大清。戈洛夫金使團1806年1月2日抵達大清邊境城市庫倫。然而由於嘉慶皇帝發諭旨要求庫倫辦事大臣,在庫倫提前訓練俄國使臣戈洛夫金等人覲見時三跪九拜的禮儀動作,遭到戈洛夫金拒絕,最後俄國使團在庫倫被驅逐出境。
資料表示俄國使團被驅逐後,擔任團長的戈洛夫金心懷怒火,鼓吹軍事報復,有意無意地採取許多措施,給清俄邊境局勢造成了某種程度的緊張氣氛。1806年3月3日,戈洛夫金剛回到恰克圖就迫不急待地上奏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其中開篇就主張軍事報復:「俄國無需到帝國的其他地區去調撥力量,西伯利亞本身就有足夠的力量挽回俄國在大清面前喪失的政治尊嚴。」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隨後戈洛夫金在給俄國政府的《中俄貿易關係發展的前景報告》里指出:「(1)只要合理使用,西伯利亞本身的資源即足以保證對清優勢,足以保障當地福祉的唯一源泉—貿易。
(2)算起來,這樣的花費,無論對國庫還是對國家,都要比停止貿易帶來的損失小得多。
(3)只要增加不多的防禦經費,就足以變防禦性的措施為進攻性的。這樣做不僅可以為俄羅斯帶來整整一個世紀一直都在徒勞地張羅著向清朝政府索取的那些好處,而且還可以帶來那些在總結報告中所談及的好處。
(4)所謂同清朝開戰,其本質不過是一次輕而易舉的短期探險活動。
(5)這種行動的成功可以說無可置疑,它將為俄羅斯帶來遼闊富饒的土地,並在東方開闢貿易市場。
(6)即使清人同意我們在阿穆爾河自由航行,但如果我們不佔領該河左岸,那麼,這種幸運甚至會比我們兩國之間不牢靠的貿易更為不可靠。」
在這裡戈洛夫金非常明確地鼓吹同大清開戰。據戈洛夫金調查,俄國短期在清俄邊界總共可以動員的兵員達17745人。與此同時,俄方邊務人員也在加強邊境防務。1806年3月6日,戈洛夫金在給伊茲瑪伊洛夫的訓令中就指示:「你要督促所有邊務官員嚴密監視清朝臣民的一切活動,命他們將情況向你報告。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在買賣城等地打探北京朝廷的消息和行動以及庫倫的動靜。」
然而最終兩國並沒有大動干戈,這主要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不同意戈洛夫金提出的向大清開戰的請求。
那1806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何拒絕戈洛夫金提出的向大清開戰的請求?
一、當時「戰爭之王」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如日中 天。拿破崙率領法軍多次擊敗反法同盟軍隊。在1805年12月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奧斯特里茨之戰擊敗俄奧聯軍,並對俄國虎視眈眈,是俄國的頭號威脅。自然俄國要把主要軍事力量放在西部歐洲邊境,防禦拿破崙,並繼續組織參與反法同盟圍攻法國的戰爭。因而俄國沒有多餘的軍事力量再調到東方與大清開戰,並且當時俄國也不具備與東西方兩個大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大清帝國同時開戰的實力。
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網路圖片)
1805年8月9日,俄羅斯帝國與奧地利帝國、大英帝國、那不勒斯王國、瑞典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宣戰。
1805年12月2日,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奧斯特利茨打了一場「三皇會戰」。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今位於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人俄奧聯軍的決定性勝利。拿破崙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更將奧軍趕出義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軍,俄皇、奧帝狼狽而逃。
此戰讓俄奧聯軍損失達到36000人,其中陣亡超過16000人,還有2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麵糰旗。而法軍僅亡205人,傷2000人,損失1麵糰旗。
此戰讓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取消了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
這樣的結果自然對俄國是非常不利的,俄國不僅在戰場上損兵折將,而且隨著奧地利因戰敗倒向法國,戰結結束後俄國面臨的法國軍事壓力驟增。在這種情況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自然不想再節外生枝,在東方與大清再啟戰端。
二、如果俄國因使團被驅逐事件與大清開戰,那雙方間的邊境貿易將會中止,這對當時的俄國來說也是非常大的經濟損失。而當時俄國由於參與反法戰爭,軍費開支也是水漲船高,如果與大清的邊境貿易停止那必然導致俄國的財政收入縮水,影響軍事開支,進而對俄國的反法戰爭造成不利影響。
嘉慶皇帝劇照
自18世紀中葉以後,清俄貿易基本集中在邊境恰克圖,雙方商人云集在那裡,以貨易貨。俄國商人用毛皮、呢絨、金屬製品等換回大清的寶石、大黃、茶葉、棉織品等貨物。
從18世紀下半葉以來,恰克圖貿易越來越紅火,清俄在這裡的貿易額幾乎佔了俄國與亞洲貿易的67%,占整個俄國對外貿易的7—9%,俄國政府從中得到一大筆稅收。
1760年,俄國從恰克圖獲得關稅238155盧布,佔俄國關稅的20.4%;1775年是453278盧布,佔俄國關稅的38.5%。
到十九世紀初,俄國從恰克圖獲得關稅超過100萬盧布。如此大的貿易利益,對重商的俄國政府具有很大誘惑。
作為世紀之交的俄國,面臨動蕩的歐洲,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即位後,即參與組織反法同盟,身陷戰爭,面臨巨大軍事開支。此時的俄國為了豐厚的財政收入,緩解軍費緊張的局面,想擴大與大清的貿易還來不及,自然不可能考慮與大清開戰。
參考資料《嘉慶中俄中段邊境防務體系及邊境地方層面的雙邊交往——以嘉慶十年戈洛夫金使團訪華前後為中心的分析》、《失敗的使團與失敗的外交——嘉慶十年的中俄交涉述論》
1806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何拒絕戈洛夫金提出的向大清開戰的請求
1805年,俄國為了擴大對清朝貿易,解決兩國東段邊邊界問題,特派遣龐大的戈洛夫金使團訪問大清。戈洛夫金使團1806年1月2日抵達大清邊境城市庫倫。然而由於嘉慶皇帝發諭旨要求庫倫辦事大臣,在庫倫提前訓練俄國使臣戈洛夫金等人覲見時三跪九拜的禮儀動作,遭到戈洛夫金拒絕,最後俄國使團在庫倫被驅逐出境。
資料表示俄國使團被驅逐後,擔任團長的戈洛夫金心懷怒火,鼓吹軍事報復,有意無意地採取許多措施,給清俄邊境局勢造成了某種程度的緊張氣氛。1806年3月3日,戈洛夫金剛回到恰克圖就迫不急待地上奏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其中開篇就主張軍事報復:「俄國無需到帝國的其他地區去調撥力量,西伯利亞本身就有足夠的力量挽回俄國在大清面前喪失的政治尊嚴。」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隨後戈洛夫金在給俄國政府的《中俄貿易關係發展的前景報告》里指出:「(1)只要合理使用,西伯利亞本身的資源即足以保證對清優勢,足以保障當地福祉的唯一源泉—貿易。
(2)算起來,這樣的花費,無論對國庫還是對國家,都要比停止貿易帶來的損失小得多。
(3)只要增加不多的防禦經費,就足以變防禦性的措施為進攻性的。這樣做不僅可以為俄羅斯帶來整整一個世紀一直都在徒勞地張羅著向清朝政府索取的那些好處,而且還可以帶來那些在總結報告中所談及的好處。
(4)所謂同清朝開戰,其本質不過是一次輕而易舉的短期探險活動。
(5)這種行動的成功可以說無可置疑,它將為俄羅斯帶來遼闊富饒的土地,並在東方開闢貿易市場。
(6)即使清人同意我們在阿穆爾河自由航行,但如果我們不佔領該河左岸,那麼,這種幸運甚至會比我們兩國之間不牢靠的貿易更為不可靠。」
在這裡戈洛夫金非常明確地鼓吹同大清開戰。據戈洛夫金調查,俄國短期在清俄邊界總共可以動員的兵員達17745人。與此同時,俄方邊務人員也在加強邊境防務。1806年3月6日,戈洛夫金在給伊茲瑪伊洛夫的訓令中就指示:「你要督促所有邊務官員嚴密監視清朝臣民的一切活動,命他們將情況向你報告。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在買賣城等地打探北京朝廷的消息和行動以及庫倫的動靜。」
然而最終兩國並沒有大動干戈,這主要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不同意戈洛夫金提出的向大清開戰的請求。
那1806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何拒絕戈洛夫金提出的向大清開戰的請求?
一、當時「戰爭之王」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如日中 天。拿破崙率領法軍多次擊敗反法同盟軍隊。在1805年12月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奧斯特里茨之戰擊敗俄奧聯軍,並對俄國虎視眈眈,是俄國的頭號威脅。自然俄國要把主要軍事力量放在西部歐洲邊境,防禦拿破崙,並繼續組織參與反法同盟圍攻法國的戰爭。因而俄國沒有多餘的軍事力量再調到東方與大清開戰,並且當時俄國也不具備與東西方兩個大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大清帝國同時開戰的實力。
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網路圖片)
1805年8月9日,俄羅斯帝國與奧地利帝國、大英帝國、那不勒斯王國、瑞典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宣戰。
1805年12月2日,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奧斯特利茨打了一場「三皇會戰」。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今位於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人俄奧聯軍的決定性勝利。拿破崙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更將奧軍趕出義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軍,俄皇、奧帝狼狽而逃。
此戰讓俄奧聯軍損失達到36000人,其中陣亡超過16000人,還有2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麵糰旗。而法軍僅亡205人,傷2000人,損失1麵糰旗。
此戰讓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取消了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
這樣的結果自然對俄國是非常不利的,俄國不僅在戰場上損兵折將,而且隨著奧地利因戰敗倒向法國,戰結結束後俄國面臨的法國軍事壓力驟增。在這種情況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自然不想再節外生枝,在東方與大清再啟戰端。
二、如果俄國因使團被驅逐事件與大清開戰,那雙方間的邊境貿易將會中止,這對當時的俄國來說也是非常大的經濟損失。而當時俄國由於參與反法戰爭,軍費開支也是水漲船高,如果與大清的邊境貿易停止那必然導致俄國的財政收入縮水,影響軍事開支,進而對俄國的反法戰爭造成不利影響。
嘉慶皇帝劇照
自18世紀中葉以後,清俄貿易基本集中在邊境恰克圖,雙方商人云集在那裡,以貨易貨。俄國商人用毛皮、呢絨、金屬製品等換回大清的寶石、大黃、茶葉、棉織品等貨物。
從18世紀下半葉以來,恰克圖貿易越來越紅火,清俄在這裡的貿易額幾乎佔了俄國與亞洲貿易的67%,占整個俄國對外貿易的7—9%,俄國政府從中得到一大筆稅收。
1760年,俄國從恰克圖獲得關稅238155盧布,佔俄國關稅的20.4%;1775年是453278盧布,佔俄國關稅的38.5%。
到十九世紀初,俄國從恰克圖獲得關稅超過100萬盧布。如此大的貿易利益,對重商的俄國政府具有很大誘惑。
作為世紀之交的俄國,面臨動蕩的歐洲,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即位後,即參與組織反法同盟,身陷戰爭,面臨巨大軍事開支。此時的俄國為了豐厚的財政收入,緩解軍費緊張的局面,想擴大與大清的貿易還來不及,自然不可能考慮與大清開戰。
參考資料《嘉慶中俄中段邊境防務體系及邊境地方層面的雙邊交往——以嘉慶十年戈洛夫金使團訪華前後為中心的分析》、《失敗的使團與失敗的外交——嘉慶十年的中俄交涉述論》